第三天的行程在鹿野、關山和池上難以抉擇,
不想三個地方在一天之內走馬看花走透透,
「鹿野高台」有熱氣球活動人氣夯,
「池上」有金城武加持過的伯朗大道,遊客多到爆。
那就去台灣人口最少的鄉鎮「關山」騎腳踏車吧。
租了車12公里長的環鎮自行車道,就從這兒開始
為了配合這裡的慢活步調, 大約花了6小時才完成
平均時速約 2公里龜速. 怎麼比走路還慢啊~
沿著環鎮自行車道騎在中央山脈與海岸山脈之間的花東縱谷
是種視覺與心靈的享受,
一望無際綠油油的稻田傍著關山大圳的水道蜿蜒,
在溪邊有牛群泡澡避暑,田邊工作的老農也分享著關山米的種植過程,
長在無汙染的土地、用乾淨的水灌溉、
順應著自然的節氣成長及這裡農民對待土地的愛,
這麼有人情溫度的米,絕對是好吃的。
近午時分在涼亭中和種薑的原住民夫婦吃著關山便當聊聊家常,
還可以吹著涼涼的山風睡個好品質的午覺。
原來幸福就是這麼簡單!
馳騁過親水親山的環鎮車道後,再繞進市區走看,
彷彿坐了回到過去的時光車,
整個小鎮像電影四、五○年代的場景一般,
隨意行走很容易就可以看見日式建築風格的住家、商店或街道,
除了車站附近有便利商店與現代文明接軌外。
這裡居然沒有麥當勞叔叔或大賣場,
買東西要去雜貨店、百貨行,
時間就凝結在某段美好的舊時光裡。
緩慢的生活節奏,讓我牽著腳踏車,放慢腳步,
感受這質樸的人文情調。
而最令我喜愛的莫過於老房子,
有些房舍縱然老舊或簡約,
但看得出主人用心維修的巧思,倒也別樹一格自成風景。
黃昏時刻,人漸漸多了,街道熱鬧並不匆忙。
還有部份的日式建築街道群來不及看,車班時間已近,
該是回到現代文明的時候了!
關山舊火車站
這是舊車站日式建築群之一,還有住人,
門前掛有牌子:這是我家,不是全家,如要參觀,請恰方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