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步在暖暖冬陽灑落的校園
本來只想來探看園中的玫瑰開放的訊息
沒想到卻被這一牆的光影吸引住
十二月的陽光下"九芎"纖細的影子並不濃烈
映照在這簡約樸實的清水模牆面上
是如此的雅緻舒適及耐人尋味的美呀~
原來我眼前這座由三角形交錯疊置構建而成非常特別的建築
就是由知名建築師安藤忠雄所設計的"亞洲大學現代美術館"
對於建築或安藤忠雄的認識有限
但是在初昇斜射的陽光下
這座建築物像似活的有機體般
慢慢地與陽光 樹木 周遭的一切景物對話
我好整以暇專心觀看它
與陽光的慢舞
與鐵刀木的花朵談天
與對面那圓柱型拱門寒暄
與匆忙疾走的學子們打招呼
情不自禁地順著光影走進安藤建築的境地
這樣三角建構的建築讓我想起貝聿銘先生的作品
東海大學的路思義教堂和法國巴黎羅浮宮前的玻璃金字塔
同樣都是三角結構但型式上卻大異其趣
貝先生的作品像是矗立在地平面的立體角錐
視線的不斷的往天空延伸
而安藤先生的則是個層次交錯的三角橫臥堆疊的視覺擴展
每個交會疊置的點分割成空間不同的面向
是衝突的心理狀態也是突破的思考
陽光在空間桁架與玻璃帷幕之間成了魔法師
在樓地版上的光影,隨著時間的推移
地面上的也有三角形光影也跟著移動
使得整個建築因而產生了韻律感與張力
而在羅丹的沉思者前遇見一位喜愛安藤忠雄的大陸建築師
他來台灣以騎單車環島的方式要看七十個建築景點
已走過東北部來到中部, 中部有二十個點...
他是標準的安藤迷,追尋著大師的信念與腳步..
正在旅行ing....
" 旅行,造就了人
旅行,也造就了建築家
所謂的建築,光只是從二次元的展開圖面 照片或是描述的語彙
是無法了解它的全部的
隨時間改變而改變而移動的光影
吹過的風所攜帶的味道
響遍建築裏頭的人們交談聲
在周邊漂浮的空氣對肌膚的觸感....
除非親自前往現場,
使用手足以至於全身的感官與性靈來體驗之外
並沒有其他的方法
所以,建築家就是要旅行的吧!"
安藤忠雄如是說..
臨行前問我一句:喜歡安藤先生的作品嗎?
我微笑揮揮手說再見....
還有美術館內部的還沒参觀
不過,
遇見好的創作需要細細的觀賞與品味
我想今天就看到這裡為止吧~
改天有更充裕的時間再來專程拜訪吧!